页游-新闻频道 > 大陆新闻 > 吃个热包子 为何日本ACG的中国角色都是包子头

吃个热包子 为何日本ACG的中国角色都是包子头

2015-08-31 10:52:26作者:网络 手机订阅 我要评论()
导读: 在日本的ACG作品中一旦出现和中国沾边的女性的角色往往都是一身旗袍+包子头的形象登场,例如街霸中的春丽、高达OO中的王留美,日本人民似乎患上了一种“不是包子头就不是中国人”的怪病。

在日本的ACG作品中一旦出现和中国沾边的女性的角色往往都是一身旗袍+包子头的形象登场,例如街霸中的春丽、高达OO中的王留美,日本人民似乎患上了一种“不是包子头就不是中国人”的怪病,包子头与旗袍的组合俨然日本人心目中中国女性的唯一符号,那么包子头的本体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元素让包子头成为了中国妹子在日本ACG中的统一形象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有趣的问题。

{{keywords}}最新图片

包子头是什么

{{keywords}}最新图片

包子头其实日本发型团子头的一种,而团子头用发型术语来讲属于髻,包子头的专业学名叫做双髻,至于包子头的叫法就是我国人民对于这种发型的一个比较形象的通俗称呼了,包子头(双髻)是中国古代女性传统的发型之一,金庸先生笔下的《神雕侠侣》中小龙女梳的头就是双髻,因此陈妍希同学版小龙女被吐槽小笼包也是正常的,因为这真的就是包子头,言归正装在出土的唐朝文物中就已经有梳着包子头的侍女形象,请注意这个时间点唐朝。随着历史的发展包子头这种发型在清朝的时候发展到鼎盛,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形成大一统国家的案例,而清朝贵族满族妇女梳的“二把头”头型也属于双髻,不过这种二把头是包子头的一种变异版造型,二把头的包子部分较为扁平,我们提到的包子头还是以唐朝的那种为例。

包子头的形象如何传入日本

{{keywords}}最新图片

日本的包子头是何时出现的?答:奈良时代,下面我们将复习一下日本文化交流史,请同学们带好零食板凳前排听课,睡觉随意。

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存在,从秦始皇时期流传的徐福东渡到后来日本遣唐使再到明朝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战争,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注定了两国文化传播与影响的便捷性,从自然条件上来讲日本是个岛国而中国是个大陆国家,岛国属性让日本文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落后于中国的大陆文化,但岛国属性也注定了日本对于先进文化的快速吸收能力,日本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吸取外来文化时代,第一次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对中国隋唐文化的吸收,大量的遣唐使被派往中国,甚至一些日本遣唐使客死中国,李白就曾为一位客死中国的遣唐使写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悼诗。而后两次日本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则是明治维新对欧洲文化、二战战败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

{{keywords}}最新图片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yeyou.com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yeyou.com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日本ACG相关的文章

推荐阅读

品牌专栏

热门文章

页游视频

更多 +

热门发号